摘要:双峰县梓门桥镇。 文 | 王锦华 朱小红 图 |卢七星 两年前,他跳进6米深的排污井,勇救6岁孩童;今年6月,他从两米多深的水中救出一名溺水女子。王育永获评湖南省“见义勇为先进个人”“湖南好人”。 这样的感人事迹在梓门桥镇并非个例:新犀村6...
双峰县梓门桥镇。
文 | 王锦华 朱小红 图 |卢七星
两年前,他跳进6米深的排污井,勇救6岁孩童;今年6月,他从两米多深的水中救出一名溺水女子。王育永获评湖南省“见义勇为先进个人”“湖南好人”。
这样的感人事迹在梓门桥镇并非个例:新犀村67岁老人王楚松,终身未娶抚养弟弟遗留的3个孩子,仍省吃俭用捐款2万多元投身公益事业;长来村62岁的村民宋光明悉心照顾瘫痪的近百岁老母亲19年,孝行被群众广为称赞。
一件件、一桩桩文明事例的背后,是梓门桥镇党员干部长期以来坚持“三治融合”的基层治理模式,沉下身段,以身作则,用实际行动带来的镇风镇貌变化。
中共大村地下党支部陈列馆。
德治树新风
人无德不立,国无德不兴。梓门桥镇以新时代德治思维引领公民道德建设,依托中共大村地下党支部陈列室,凝聚和传承红色基因,不断开展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,凝心聚力。
同时,梓门桥镇积极推动乡村文化建设,让文明的公序良俗寓教于乐,涌现了一大批“娄底好人”“好婆婆好媳妇”“文明家庭”“乡村好人家”等先进典型。
让一丝丝善意在欢笑声中蔓延开来,不断浸润着梓门桥镇居民的心田。
湖南省工委旧址纪念馆。
街埠头村服务中心。
梅龙山。
梅龙古寺。
测水河。
法治促平安
开展巡逻等行动10000多次!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3000多件!化解基层矛盾纠纷2000多起!
这一串串数字,是2019年梓门桥镇法治建设的耀眼成绩。梓门桥镇党政领导班子深知:平安是一切文明的基础。没有安全稳定、遵纪守法的社会环境,任何建设都是无根之草、水月镜花。
他们一方面强化队伍保障,力推“五个坚持”信访调解机制,把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化解在萌芽状态;另一方面建设村级法治文化广场,作为扫黑除恶、打击“两诈”新型违法犯罪行为和禁“黄、赌、毒”等的宣教主阵地。
同时,镇里还开设“富厚新梓门”微信公众号,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倡导正能量;组建村级网格微信群,实现村民在手机上就能接受法制培训,村级事务办理。
多管齐下,平安是福。在密集有效的法治教育下,梓门桥镇长期保持了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的良好治安局面。守住了平安,就是守住了蓬勃发展的根基,给文明之花培上了肥沃的土壤。
生态桔园。
南泉寺景观。
新庄水库。
千金水库。
千金水库大坝。
黄马洲村。
街埠头测水河风光。
自治聚民力
上下一心,其利断金。在梓门桥镇,基层治理从来都不只是党政干部们的“独角戏”。充分相信群众智慧,引导全镇37多个村制定具有约束力的村规民约,把弘扬优秀传统道德文化、法治精神、公序良俗融入到村规民约的具体内容中,大力推进村民自治。
这一举措得民心、合民意,也激发了着乡民们的自治热情。新乡贤、五老会、红白理事会等自治机构纷纷成立,各具特色的文明之花不断绽放。
长来村是远近闻名的“状元村”,全村崇尚读书,尊知重教蔚然成风,共培养了博士生10人,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,研究生52人,本科生226人。
黄马洲村热心村民彭展利用美术特长,在村主干道显眼的墙壁上手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“孝”文化长廊、“新老二十四孝图”达45幅,成了当地一幅靓丽的风景画。
梓门桥两江口,测水河涟水河在此交汇。
湖南中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陆基循环水养殖基地。
黄马村大棚种植的芦笋。
线上展示农特产品竹荪。
竹木加工企业生产车间。
菜小鲜(长来)产业园基地大棚蔬菜。
如今文明之风吹遍梓门桥镇的大街小巷,为这里的乡村振兴赋予了更多的精神内涵。
在文明成为习惯的背后,是梓门桥镇党政干部们科学决策,勇于创新,常抓不懈的执政汗水的结晶。愿这样的文明之风愈吹愈浓,愿文明之花随着乡村振兴的步伐更加娇艳可人。
[责编:伍霞]
[来源:湖南日报·新湖南客户端]